【注】[1]胞为肉轮,主脾病也。注:[1]液门穴,主治咽喉外肿,牙龈痛,手臂红肿,耳暴聋,不得眠等证。
【注】[1]背者,后身大椎以下,腰以一之通称也。【注】[1]凡下针之士,须心小力雄,以右手持针于穴上,势若握虎,不敢放松, 着力旋插,直至应止之处,吸气三口,然后提针,徐徐而用。
[8]从复溜斜外,上行复溜穴之后,二寸许后傍筋,交信穴也。薄荷五分 羌活五分 茺蔚子一钱 柴胡八分 蒺藜一钱 菊花八分 防 风八分 甘草四分 生地黄二钱 当归一钱五分 白芍药一钱 川芎八分 右为粗末,以水二盏,煎至一盏,去渣温服。
<3>待其口中呻吟有声,即以童便调八厘散温服,可以气转阳回。又一种以毒药喂箭,名为射菵,人若中之甚毒,急用葛氏方,用蓝靛汁一碗灌之,外亦用涂抹伤处;一法用大豆、猪、羊血,内服外敷,解毒亦效。
夫肝统筋,怒气动肝,则火盛血燥,致生筋瘿、筋瘤,宜清肝解郁,养血舒筋,清肝芦荟丸主之。[16]从临泣后行一寸,目窗穴也。
抓破津血者,宜服消风散,外搽青蛤散即愈。[2]若跌打损伤,其耳上下俱肿起,耳内之禁骨有伤,则见血脓水,耳外 瘀聚,凝结疼痛,筋结不能舒通,以致头晕眼迷,两太阳扶桑骨胀痛 ,颈项筋强,虚浮红紫,精神短少,四肢无力,坐卧不安,饮食少进 [3]以乌龙膏敷耳伤处,用丝棉裹导气通瘀锭塞耳内;内服人参紫金丹, 通瘀散肿;外再以八仙逍遥汤熏洗,消散虚浮肿痛。